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呼吸内科 > 气管、支气管疾病 > 阻塞性肺气肿
编号:41868
慢阻肺并非“不治之症”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3年3月2日 医药卫生报 2023.03.02
     □别建军

    近年来,因空气污染程度的加重及吸烟群体的增多,直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频发。其中,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简称慢阻肺)的发病率较高。为了保障人们呼吸系统安全,提升健康水平,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慢阻肺的相关知识,明确其预防及治疗过程。

    发病原因

    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、发病率高且可以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,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进出肺脏组织受到阻碍为特征。

    慢阻肺患者大多与抽烟、大气污染、感染、日常接触有粉尘的环境较多,吸入有毒颗粒、过敏等因素有关。这些因素导致患者肺部损伤,主要症状为咯痰、慢性咳嗽、气短、呼吸困难等。

    慢阻肺的分类

    根据临床表现,慢阻肺可分成支气管炎型和肺气肿型。前者多见于40岁~55岁人群,且体形偏胖,临床症状多以慢性咳嗽、咯痰为主,易反复出现支气管感染,如不妥善处理,则会诱发呼吸衰竭;后者多见于50岁~75岁人群,且体形消瘦,临床症状多以气短、呼吸困难为主,少部分患者伴有支气管感染或呼吸衰竭等。上述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,在大多数慢阻肺患者身上共同存在。

    根据病程,慢阻肺可分成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。

    临床表现

    慢阻肺病程长、发展缓慢,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且不明显。随着病情发展,患者可出现长期慢性咳嗽、咯痰,以及在活动时感觉上不来气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。如果病情持续加重,最终导致患者在穿衣、吃饭时都会伴有明显的气促感,痰液从白色变成黄色,痰液黏度增加,呼吸更加困难等,出现一系列并发症(呼吸衰竭等),加大治疗难度。

    早期可无异常体征,随着疾病的进展,可出现阻塞性肺气肿、气状胸、呼吸运动减低、触觉语颤减弱、肺下界下移、听诊呼吸音普遍减弱、呼气延长等,并发感染时肺部可有湿啰音。

    如何预防

    停止吸烟,减少职业粉尘和化学物品的吸入,空气污染严重时少去室外活动等,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。其中,戒烟是目前降低慢阻肺发生率的有效预防措施。

    此外,改善居住环境、适量运动、提高身体抵抗力、避免接触病原微生物等,也有助于预防慢阻肺。

    慢阻肺患者需要定期复查,每年至少检查一次,主要包括肺功能检查、胸部X线检查、血气分析检查等。在生活中,要远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远离空气质量不佳的场所,远离吸烟人群;在饮食上,要合理膳食,少食用渣质食物,多补充优质蛋白、维生素、纤维素等,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耐力训练,例如吹气球、打太极拳、慢跑、散步等,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,循序渐进。此外,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合理控制体重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强身健体。

    慢阻肺的危害较大,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。慢阻肺的治疗虽然比较困难,但是并非“不治之症”。因此,慢阻肺患者千万不能放弃,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做好自身防护,一定会恢复身体健康。

    (作者供职于内乡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), 百拇医药